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实用文 > 教案
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教案

时间:2025-04-06 08:23:00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教案
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教案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就有可能用到教案,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教案1

教学目标:

1.读准字音,正确书写“陵”字。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。背诵古诗。

2.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,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,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。

3.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。

教学重点:

1.通过反复诵读,多元体验,引导学生感悟诗情。

2.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,传授方法,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。

教学时间:2课时

第一课时

教学过程:

一、阶梯引领,逐层悟情。

1.晓诗音。

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《送元二使安西》。

学情调查: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。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;不会读的试着借助注释把它读正确。

学生自由读诗。(老师板书课题)

指名读。

预设:

(1)读准多音字“舍”“朝”“更”。

(2)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,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,再正确朗读。

齐读古诗,检测学习效果。

2.明诗意。

(1)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,(板书:知诗音)还要-----(板书:明诗意)

(2)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?你们有什么好办法?

预设:

朗读品悟;了解诗人;串词连句法;读诗文、想画面,结合注解。

(3)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这首诗的意思

预设:“浥”“更尽”“新”的理解。

3.悟诗情。

(1)寄情酒更浓。

过渡:通过你的讲解,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。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'一对朋友呢?再次默读古诗,想一想,: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。

预设:

抓“劝”“更”“尽”等字的理解,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。

抓“酒”中所蕴含的情感,感情朗读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。

(2)触景情更深。

过渡: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。透过窗子,向外望去,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,又上心头。(师:配乐读诗)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?

预设:

抓“雨”“柳”,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。

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。

(3)世事难料情难舍。

过渡: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。车马已经备好,此次分别,不知何时相见。时间呀,你能走得慢一些吗,安西呀,你能离我近一些吗?这可能吗?安西有多远?

预设:

出示《元二出使安西图》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。

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,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。

介绍背景: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,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。

(板书:悟诗情)是啊!一句话,一辈子,一生情,一杯酒。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。请站起来,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,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!

(巧搭“音”“意”“情”学习阶梯。通过借酒抒情,借景叙情,背景升情三大环节,使学生融入文本,感悟诗情,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。)

二、方法运用,自主解读。

1.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,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

2.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,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---师生总结学法

3.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。

第二课时

一.对比学习悟诗情:请同学们再读一读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看看有什么新发现。

预设:都是写送别,都是送好朋友(故人),都有景物的描写。

王维借雨、柳、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,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景,表达了怎样的情呢?

多元理解“黄鹤楼”“烟花三月”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。

理解“孤帆”“尽”“唯”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。

二.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!师生共同背诵。

三、拓展延伸,多元抒怀。

总结: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、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、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他们都是在(以情相送) 

因为有了情,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,因为有了情,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!

四、作业:

搜集描写送别的诗。
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教案2

教学目标

1.写2个生字,明确多音字“舍”的两个读音,明白“使”、“浥”、“更尽”几个词语的意思,理解整首诗的意思。能正确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。

2.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,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。

3.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,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。

教学准备

学生准备:

1.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。

2.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?

3.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?

课时安排:一课时

教学过程:

一、激情入境,导入新课

1.师:在你的成长过程中,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。谁有知心朋友?

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。

师: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,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。假如,有一天,由于转学、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,你的心里会怎么想?

指名回答。

2.师:是啊!我们现代人是这样,古人,也是这样。在古时候啊,由于交通不方便,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,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。于是,在和朋友分离之时,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。回忆一下,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?

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。

3.师:这浓浓的友情,这难以割舍的友情,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。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,来到长安城,来到咸阳,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。那里,有两位朋友,正在惜惜离别。今天我们学习20课《古诗两首》的第二首诗《送元二使安西》(板书课题)。

4.师:看课题,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。老师检查一下预 ……此处隐藏24123个字……浥、客舍”体会清新明朗。

3、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儿?(渭城)

4、谁能通过读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诉大家?(出示第一二句)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,指导读出美景。

5、同学们读的真好!可是这么美得景色王维和元二有没有心情欣赏?(没)为什么?小组交流讨论。

6、师预设学生会这样汇报,师 相机评价:

生1、因为元二是王维的好友,而元二要走了,他们很伤心,所以没心情欣赏。(你真会理解)

生2、因为他们要离别了,大家舍不得,所以没心情欣赏。(你的感受可真深啊!)

7、过渡:是呀!他们心中都装有“别”字,(依依惜别)就是因为他们想着离别,虽有良辰美景却无心留恋。所以读第一二句时,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?(不仅要读出没,还要读出他们的离别愁绪,,语调要低沉些,舒缓些)

(二)学习后两句

1、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,朋友之间要分手了,元二要到哪里去?(安西)

2、要经过哪儿?(阳关)阳关在哪儿?

渭城到安西,这一路上,整整3000多公里。如果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,骑马去,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啊!当时阳关以西,是这样一幅情景:荒无人烟、黄沙满天,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荒草。(大屏幕展示图片)

3、元二即将远行了,好友分别。这一走,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。此时此刻,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?请大家想想。

4、学生思考、汇报,师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,师随机点拨,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和元二的深厚情谊以及王维对元二的关怀:

生1:元二你这一走,不知何才相见,我会想你的'。你路上要注意安全,保重身体啊!(真不愧是好朋友)

生2:元二你一走,什么时候再见啊,记得要给我写信呀!一路上陪伴你的只要荒漠,一个人影也没,你可要多带些干粮和水。(多么无微不至的关怀啊!)

5、过渡:所以王维劝元二(出示后两句)生读----劝君更进一杯酒,因为(生读)-----西出阳关无故人。(齐读两次)

6、这两句诗中有两个词,老师想考考大家?请看大屏幕:更尽、故人,谁理解了?(生答师点拨)

7、这两句诗你们理解了吗?,谁来说说?(生说诗意)

过渡: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护边疆,这一去,不知何日相见。王维对好友的情谊都浸透在这浓浓的酒中,所以他又劝元二(引读)劝君更尽一杯酒,------(生)西出阳关无故人。(课件出示)

8、这杯酒喝下了吗?(喝了)顺势引导学生这是一杯怎样的酒?

(离别的酒、友谊的酒、浇愁的酒,再次引出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(三)感情朗读醉诗境

已数不清这是多少杯了,再喝一杯,元二就要走了,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在乐声的陪伴中,用深情的朗读送送元二吧!(课件出示)配乐读

四、激情背诵

读了这些送别诗,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同一个字——情。“人间最美是真情”。就让我们再现离别之情吧!(学生练读、赛读达到背诵)

五、拓展延伸

其实在这浩瀚的唐诗宋词中,像这样送别朋友或思念亲人的名篇佳作还有很多,你还知道那些这样的诗词?课下搜集,咱在课外活动搞个送别诗朗读赛。

板书

20送元二使安西

唐 王维

王维 送 元二
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教案15

一、还是惯例,课前提问。

同学们,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那首送别诗吗?谁愿意背给大家听?(齐背)

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动于高适与董大知己相别的感人情景,今天让我们再走进清雨纷纷的渭城,领悟王维的送别情怀(板书诗题 作者 朝代)

二、首先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(课件出示)

1、知诗人,解诗题 2、抓字眼,明诗意

3、想意境,悟诗情 4、诵诗句,品诗味 (生齐读)

三、这节课,我们继续按照这个方法学习这首古诗

1、谁愿意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王维的资料

2、题目什么意思?(王维送朋友元二到安西去做使者,为元二饯行时写下了这首诗)

师:大家都知道董大在兄弟中排行第一,故称董大,这里“元二”就是?(姓元在家中排行第二,故称“元二”)

3、请同学们自己放声读这首诗

过渡语: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染力,如果我们想真正读出诗人的情怀,那只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,深入理解这首诗。学习方法不光会背还要非常熟练运用学习方法才是更大的收获,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,边学边用笔在旁边作出批注,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,开始吧

师:先看前两句,汇报前两句,其他组补充

师:这两句诗是写什么?(先描写景物)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?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

(晨雨湿尘,柳树青青,十分清新自然的美景,谁能把美景谈出来?)描绘春天雨后的晨景,细雨似乎为友人拂去尘土,嫩绿的柳条正好在送别时折枝相赠,烘托出一种送别的气氛。

生:把渭城冲洗得更加洁净,雨后的渭城更加美丽

师:闭上眼睛深呼吸,感受到什么?(雨后空气很清新、新鲜)

你能读出这么美的渭城吗?(读得亲切、和缓)

谁还能陶醉其中地读一读(生练读、指读齐读)找2名学生到黑板上写,学会了写到积累本上。

就是在这样细雨绵绵,清新爽目的早晨,就在这样心灵相通的朋友之间分手了,接下来学习后两句。

渭城在如今陕西省渭河以北,阳关在如今的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再往西走,新疆的库车县附近,古时候称安西,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?(师:这一路上,整整3000多公里啊!除了沙漠还是沙漠,除了戈壁还是戈壁,满眼的`荒漠,满目的凄凉,有的只是那荒山野岭,如果是照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,元二也要整整半年多的时间)

他们彼此会说些什么?(生表演)

师:因路途遥远,男册归期,不免产生一种离别的伤感,这两句诗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?(更)频频举杯感觉到什么?(不忍朋友离去)喝了一杯又一杯,数不清喝了几杯,可喝下这最后一杯酒,员二就该起程了。这仅仅喝的是美酒吗?这里面你感受到了什么滋味?(难舍难分,依依不舍、恋恋不舍、依依惜别)分手在即,诗人对好友频频祝酒,殷殷话别,一杯淡酒,一腔浓情,一个“更”字将那份临别前诗人频频举杯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,让我们举起酒杯,再一次送送他吧(练读、指读、齐读)写在积累本上

理解了诗意相信同学们的朗读一定更声情并茂,把你的感受送到诗文中,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
这首诗传诵不衰成为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,你们想背下来吗?(练习背诵,指名配乐背诵,齐背)

师:人间贵在友情啊!也难怪高适和王维都能写下这样的旷世名篇,现在我们就重温经典,看看《别董大》和《送元二使安西》两首诗存在着怎样的异同?(相同和不同)

你还积累了哪些送别的诗?愿意和同学分享吗?来个小型赛诗会(写在积累本上)

《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